一、變頻器降容的概念:
在變頻器/逆變器的應用中,我們往往要根據實際的工況,考慮設備的降容問題,而在技術手冊中,也會提供變頻器在不同使用環境下的降容系數或曲線,便于使用者根據降容的曲線和負荷條件進行可靠的選型。究竟什么因素會需要變頻器降容使用,以及降容使用中的一些技術問題,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內容。
首先我們明確一個概念:變頻器的額定輸出電流是指在規定的工作條件下,能夠連續供給而不會超過規定限值的總輸出電流有效值。而所謂的“規定工作條件”涉及“環境溫度”、“海拔高度”等外界因素,還有一些變頻器自身的電氣參數。當變頻器的實際的運行條件突破“規定工作條件”時,變頻器的輸出能力會變弱,此時若變頻器仍保持額定輸出電流,其溫度會更快上升,熱平衡點也會超過額定值,到達溫度保護門檻后觸發變頻器過熱保護停機。因此在無法避免突破“規定工作條件”時,又要保證變頻器能正常運行,就要降低變頻器的額定輸出電流,此現象稱之為變頻器的降容,引起變頻器降容的相關因素稱為降容條件。二、導致降容的因素:
導致降容的主要因素有環境溫度、海拔高度、開關頻率和輸出頻率4項。其產生的最終影響都是使變頻器的發熱加劇。變頻器中的功率元件(如IGBT,整流二極、或晶閘管,制動斬波器,或者集成的IPM)大都有測溫元件采集其溫度值,轉換成電信號的形式輸入到變頻器的控制器中,該量通過模數轉換后由控制器監控,當實際溫度超過熱報警的門檻值,即觸發熱保護動作。另須注意的是,負載的標準雖然不是直接導致降容的主要因素,但選型時也會影響到變頻器的容量選擇。
這是一個最直接的因素。環境溫度越高,變頻器的起點溫度就越高,即使變頻器運行在小于額定輸出電流的狀態,也更容易達到或超過熱報警的門檻值。通常變頻器對環境溫度上限的要求為≤40℃,這里的環境溫度不是指氣溫或室內的溫度,而是指最靠近變頻器的周邊空間溫度。比如,當變頻器安裝在機柜內時,指機柜內的溫度(經過測試發現在變頻器四周10mm范圍內多點測得的溫度平均值能代表環境溫度)。在+40℃~+50℃的溫度范圍內,每增加1℃額定輸出電流必須降容1%。通過將額定值表中給定的電流值乘以降容系數(K),即可算出輸出電流。隨著海拔升高到1000m以上,空氣會變得越來越稀薄,導熱系數降低,變頻器散熱越來越困難,根據散熱公式電流的平方與導熱系數成正比(),從而會引起輸出降容。通常變頻器廠家會提供海拔1000m-4000m范圍內的降容特征曲線,在更高的海拔高度,由于大氣壓和溫度變得更為極端,很難評估變頻器的使用條件是否能滿足。一些資料和文章中提到過海拔的上升,環境溫度會下降,允許電氣設備有更大的溫升空間,對于導熱系數的降低有一定補償作用,參考GB/T20626.1認為補償值為海拔每升高100m,環境空氣溫度降低0.5℃。但補償作用還需要結合變頻器的“環境溫度”因素來考慮。
在海拔高度在1000m到4000m范圍內,海拔每增加100m,變頻器輸出電流必須降容1%。當海拔高于2000m時,空氣絕緣能力亦受到影響,電氣間隙需要修正。
變頻器中的IGBT器件的發熱受開關頻率影響。開關頻率越高,變頻器的輸出電壓的諧波幅值越小,輸出電流越接近正弦波,轉矩越平滑,電機噪聲越小。但高開關頻率使IGBT開通和關斷更為頻繁,產生的開關損耗和發熱更嚴重。為兼顧諧波和發熱兩個主要因素,通常變頻器的額定開關頻率在2kHz-4kHz范圍內。但在一些特殊應用,如控制高速電機,為減小諧波的危害需要將載波比①保持在10以上,因此要根據電機的額定運行頻率提高開關頻率,由此產生更高的開關損耗發熱,需要變頻器的輸出降容。以電氣院TAC1-0900A-I2C3產品為例,開關頻率降容曲線參見下圖:
在環境溫度+40℃,隨著開關頻率的增加,變頻器容量按曲線降容。當變頻器長時間以高輸出電流工作在低輸出頻率時(例如在張力控制應用中),需要考慮降容,其原因是由IGBT功率器件的熱疲勞造成,并不像溫度、海拔等關鍵因素直觀,容易被人忽視。變頻器中逆變電路的IGBT只在半個輸出基波周期中有電流流過,另半個周期無電流。低輸出頻率時電流流過很長一段時間,有電流時器件結溫升高,無電流時溫度迅速下降,周而復始,結溫處于大幅波動狀態。即使輸出電流的均方根值保持不變,維持的時間很長,也會導致非常高的芯片溫度Tchip和極高的溫度波動ΔTchip。電流幅值越大或周期越長,ΔTchip越大。ΔTchip過大會降低器件使用壽命,因此變頻器輸出電流需要隨輸出頻率減?。ㄒ话闱闆r以<10Hz輸出頻率考慮)而降低,參見下圖考慮降容。